百年职教魂:黄炎培思想如何孵化未来人才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人气:     发布时间: 2025-08-04    

百年职教魂,一灯传万炬。黄炎培先生“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呐喊,历经世纪风霜,仍在“双创”浪潮中回响。本文循其思想火种,回溯“社会化办学”“能力本位”“大职业教育观”三重内核,直面今日高校双创教育产教脱节、社群悬浮、重道轻术之困局,并以CCCP课程链、三师共育机制、智慧平台等可复制的“硅湖样本”为证,将纸上理念转译为可落地、可扩散、可迭代的操作系统,进而昭示:当教育再次与社会经济同频、与实践创新共生,黄炎培思想便不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成为照亮未来人才培养与国家创新生态的长明灯。

一、引言:从“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到“双创”时代

黄炎培先生提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将职业教育锚定于“教育与产业共生、人才与社会同频”的核心命题。这一思想诞生于民族危亡与实业救国的历史语境,却以惊人的前瞻性穿越百年:它既强调“手脑并用”的实践品格,又主张“社会化办学”的开放格局,更蕴含“大职业教育观”的价值追求。进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高校双创教育正面临产教脱节、资源碎片化、育人成效弱等现实困境。重审黄炎培理念,正是以历史之镜回应当下之需:以“真题真做”的课程链对接产业链,以“三师共育”的师资链激活创新链,以“数据驱动”的平台链贯通资金链,从而在新时代的教育改革中,实现从“授人以技”到“授人以业”,再到“授人以创”的迭代跃迁。

二、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内核与逻辑

(一)社会化办学:教育场域的“无边界”革命

黄炎培提出“职业教育必须与社会经济结构相表里”,主张学校应成为“社会中心的有机体”。这一思想打破了教育系统的封闭性,要求教育内容、师资、评价标准均与产业需求动态匹配。在当代语境下,其内核与“产教融合”高度同构——高校不再是知识生产的孤岛,而是通过校企协同、社群共建,成为创新价值链的枢纽。

(二)能力本位:从“知识人”到“职业人”的转型

黄炎培批判传统教育“重知识而轻技能”,强调“职业教育应以养成实际生产能力为主旨”。这一主张在双创教育中演化为“训赛结合”的实践逻辑:以真实项目为载体,通过课程(Course)、社团(Club)、竞赛(Competition)、实践(Practice)的CCCP模式,将学生的创新意识转化为可落地的职业能力。例如,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通过Winner青创社,累计孵化166项大创奖项,正是对“能力本位”的当代诠释。

(三)大职业教育观: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黄炎培将职业教育视为“全人生教育”,主张“职业陶冶与公民训练并重”。这一思想在双创社群建设中体现为“三全育人”: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培养技术技能,更塑造学生的社会责任与市场伦理。硅湖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企业导师共建“青创社”,将扶贫项目纳入创业实践,正是“大职业教育观”的价值延伸。

三、当代困境:双创教育中的“黄炎培之问”

(一)产教脱节的“现代性悖论”

尽管政策层面力推产教融合,但高校双创教育仍面临“三缺”:缺真实产业场景(项目悬浮)、缺跨界师资(校企话语体系断裂)、缺长效协同机制(合作碎片化)。黄炎培当年批判的“学校自为风气,社会自为风气”之弊,今日以新的形式复现。

(二)“重道轻术”的路径依赖

部分高校将双创教育异化为“创业理论灌输”,忽视“手脑并用”的实践训练,导致学生创意丰富而转化乏力。黄炎培警示的“以理论为装饰品”现象,成为双创教育的隐忧。

(三)社群生态的“悬浮化”

许多高校虽设立孵化器、创业园,但缺乏可持续的社群生态,资源分散、数据孤岛、服务同质化。黄炎培“社会化办学”思想提示我们:必须构建校企生多元主体共建的“创新共同体”。

四、创新路径:黄炎培思想的当代实践模型

(一)CCCP模式:产教融合的“操作系统”

以黄炎培“社会化办学”为方法论,构建“课程-社团-竞赛-实践”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链:

课程(Course):打破学科壁垒,开发《创业实务》《创新思维与专利实务》等跨学科课程群,引入企业真实案例库;社团(Club):以“青创社”为载体,企业导师嵌入式授课,学生通过社团项目对接产业需求;竞赛(Competition):将“互联网+”“学创杯”等赛事转化为教学环节,以赛促学、以赛验学;实践(Practice):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推行“签约式孵化”,学生项目可直接获得企业投资。

通过理论学习、实训锻炼、创业实践的教学形式层层推进,不断挖掘育人助教的社会资源,破解了学生们缺少社会实践磨炼,无转化应用经验,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出发点,培养学生掌握创意创新创业基本理论与实践知识;提升专创融合的创新意识;具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意能力;从潜在兴趣转化为自觉需求;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CCCP双创教育实践环环相扣的营造了实战型的实践氛围,利用当下越来越发达的信息互动教育技术发达的优势和特点,构建团队学习将自律和他律形式相结合,充分调动学习者个体学有所专的能力,创设学习情境,打破课外时间、互助学习在实体化围墙方面的弊端,通过自由组建团队与实训目标缔结联系,形成了一股相互影响的团队协作“正能量”。

(二)校企协同的“三师共育”机制

回应黄炎培“师资社会化”主张,构建“高校教师+企业导师+创投专家”三元师资:

理论导师:高校教师负责方法论与政策解读;

产业导师:企业高管担任“创业教练”,提供市场验证;

投资导师:创投人参与项目路演,解决融资难题。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聘请杭州贝腾科技董事长为产业导师,实现“课堂即车间、作品即商品”。

(三)数据驱动的“智慧双创”平台

借鉴黄炎培“教育即生活”的开放理念,打造SAAS化双创社群平台:

资源整合:汇聚课程、项目、导师、资金等数据,破解资源碎片化;

精准画像:通过学生创业行为大数据分析,实现个性化培养路径推荐;

生态衍生:平台链接政府、企业、投资机构,形成“教育-产业-资本”循环生态。

三条路径的“黄炎培式表达”:CCCP 让课堂成为“生产线”——真题、真做、真投;三师共育让导师成为“合伙人”——共担风险、共享收益;智慧平台让数据成为“催化剂”——精准匹配、即时转化。这套“操作系统”已在多校复制、在长三角扩散,为黄炎培思想提供了可度量、可迭代、可扩张的当代注脚。

五、案例印证:黄炎培思想的“活态传承”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生命力,在于它能够被不断“转译”为可落地、可扩散、可迭代的实践模型。

(一)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从“课程链”到“产业链”

学校把产业园区每月发布的真实技术难题直接转化为《创业实务》课堂任务,学生在“园区—课堂—市场”三段式场景中完成学习,累计培训4万人次、孵化专利100余项,其中31项已许可给园区企业。该模式被江苏、浙江7所高校整体引进,园区研发周期平均缩短30%,实现课程成果即时反哺区域经济。

(二)硅湖职业技术学院:职教改革的“硅湖样本”

依托“CCCP校企协同”,赛题全部来自企业真题,社团注册为法人可独立接单,毕业须同时满足“1项专利+1项营收”。三年获省部级以上双创奖352项,建立4个厂中校,毕业生创业率由3%升至15%,一年存活率78%。学校将黄炎培“大职业教育观”细化为“公益创业学分”,学生必须完成乡村实践方可毕业,把“全人教育”落到实处。

两校共同证明:只要把产业痛点写进教学大纲、把社会责任设为毕业门槛,黄炎培“社会化办学、能力本位、大职业教育观”就能在当代课堂持续生长,成为可复制、可扩散的“活态样本”。

实践证明黄炎培思想并非博物馆里的“静态标本”,而是一套可以不断迭代、跨区复制、跨层穿透的“活代码”。只要坚持“社会化办学”这个总开关,就能把课堂变成生产线、把校园变成创新场、把教育变成区域经济与社会进步的发动机。

六、结论:黄炎培思想的永恒性与未来性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伟大之处,在于其超越了特定时代的工具理性,直指教育的本质:教育必须与人的生存发展、社会的文明进步同频共振。在数字经济与智能时代,这一思想愈发显现出“未来性”:教育边界消融,高校、企业、社会的“三螺旋”协同,正在重塑教育治理结构;能力标准重构,从“岗位适配”到“创新胜任”,职业教育需培养应对不确定性的复合能力;价值目标升维,双创教育不仅是就业缓冲器,更是“工匠精神”与“企业家精神”的孵化器。

黄炎培曾预言:“职业教育若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则教育与社会两败俱伤”。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时代,其思想愈发显现“未来教育”特质:教育边界消融、能力标准动态化、价值目标人本化。唯有以“社会化办学”打破围墙、以“能力本位”重构教学、以“大职业教育观”培育精神,方能让黄炎培的百年呐喊,真正成为“教育强国”的实践指南。

“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终极关怀,在当代转化为“使创新者有平台,使创业者有生态”。黄炎培思想如同一盏长明灯,照亮了从“产教分离”到“产教融合”、从“知识传授”到“价值创造”的必由之路。唯有回归其“手脑并用、群己合一”的教育哲学,方能让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国之大者”的根基。(作者:罗纯、邓彦敏、曹加文、白金峰   单位:硅湖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 梦屿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公告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加盟我们 | 会员中心 | 人员查询

运营机构:江苏中访文化传媒中心   法律顾问:江苏六仁律师事务所 郭继  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082号  苏ICP备17035845号-1

版权所有:《新华访谈网》编辑部   地 址:淮安市淮安区河下古镇北入口5-5号  百度信誉认证主体识别码:BDV-530364954 网站可信认证联盟编号:603190110037519911274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20811MA1UXYHY5E  广告审查员注册号:广审字(苏)H03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6077 4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