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八套播出的电视剧《故乡的泥土》,聚焦“土地”和“粮食”问题,讲述了中原大地上以梁传根、春雪、麦茬、天骄为代表的三代农民不忘初心、创造美好生活的故事,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首播就冲上全国收视率的榜首,第二轮播出仍然保持很高的收视热度。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热情拥抱生活,敢于直面生活。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十年浩劫使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当时农村有二亿五千万人吃不饱肚子。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农村改革吹写了全国改革的号角。此类电视剧的开头大体是农民积极要求分田到户,并并取得成功。《故乡的泥土》则别开生面,别拘一格。本剧开头描写了村民分田到户的要求遇到老支书高满堂的阻扰,而且阻扰成功。镜头异常火爆:农村姑娘春雪为了和相爱的人在一起美好愿望被活生生坼散,两家农民为争娶春霞上演娶亲抢婚大战,高满堂面对要求分田到户的村民抱住村委会的大印不肯盖章。它从一个侧面描写农村改革的不易。矛盾冲突激烈,节奏感很强。向观众展示了这是一片贫困落后的土地,多灾多难的土地,也是一片充满希望的故土,中国的农村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宏伟蓝图正是从这里起步。
寻找故土的灵魂,描写人物的命运。诚如总导演习辛所言:“什么是故土?我认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就是我们的热土,我们都是从故乡泥土里走出来百姓。”本剧描写了发生在中原大地上老百姓的故事,在描写人物交织命运挖掘人物的灵魂。春雪与麦茬,一对最应该在一起的恋人不得不分手。春雪嫁给了高满堂的儿子。在外闯荡的麦茬带回烧窑手艺,搞活家乡废弃的砖窑。不得不辞职的村支书高满堂的结局是为抢救集体粮食而献身。春雪的儿子天明毕业回村后,解系了母亲爱情的苦恼,他意识到土地和粮食才是农民的根,带领村民发展种植绿色粮食蔬菜,成功进行产业转型。三代人的奋斗,终于把故乡变成热土,变为美丽富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好故事需要好演员,好演员需要好演技来支撑。《故乡的泥土》延续了总导演习辛“铁军”团队“小大正”的创作风格,在大时代的背景下讲好小故事,传播正能量。其作品《娘亲舅大》《三妹》《一路向前》《回家的路有多远》等,均在中央电视台多次复播。《故乡的泥土》创造出讲故事的新方法、新节奏、新看点。在演员方面不求大牌,只求合适。其中,闫学晶、刘佩琦、王丽云等老戏骨出演老农民、老干部形象,各具个性,实力不凡。青年演员马藜、张粟饰演的春雪与麦茬一对农村恋人形象,他俩以纯真本色的演出,将一对苦命鸳鸯,在命运中打拼的农民形象演绎得十分成功,感动了观众。
值得一提的是,《故乡的泥土》在河北石家庄市无极县拍摄。提起无极县,那是一个历史悠久,名人辈出的地方。与无极县有关的成语就有“闻鸡起舞”、“枕戈待旦”、“先吾着鞭”、“多难兴邦”、“无出其右”等等。《故乡的泥土》导演组以“先吾着鞭”、“无出其右”的精神,给本剧注入许多无极县的文化元素。如高亢豪爽的河北梆子,极具特色的无极方言,结婚喜庆时用的无极火铳,专门设计建造的具有无极特色的拍摄场景。
故乡有热土,泥土自芬芳。扎根生活土壤的艺术作品是最有生命力的。据报道,在安徽安庆,人民群众回忆习辛导演在安庆拍摄的《回家的路有多远》的情景,自发走上大街,为热播的《故乡的泥土》点赞庆功。
拍好一个剧,带火一座城。安庆与无极,《路》与《土》,都是“文化赋能”、“文旅融合”的好典型,体现了习辛“铁军”团队的创作风格和文化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