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红,男,1958年8月生,退休职工,现任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拥军协会会长。
自小就梦想成为一名军人保家卫国的李晓红,因诸多原因未能得偿所愿。1987年,他开始参加拥军慰问演出,先后组建了一支 40多人的拥军志愿服务队,把服务范围从慰问演出、军民联欢、 义工服务,拓展到了为预定新兵上好“入营第一课”、帮助部队战士解决随军家属就业安置、给新婚官兵主持婚礼、推出“每周一菜”“每年一顿年夜饭”、慰问在乡优抚对象等多个方面。在他的带动下,家人、徒弟、朋友等,也纷纷加入到拥军行列。37年来,开展拥军活动 500 余场次,为驻淮部队节约开支超过30万元。李晓红荣获江苏省最美拥军人物提名“江苏好人”、淮安市“十佳拥军模范”等荣誉。
虽然参军梦落空,拥军演出当义工。李晓红打小有一个梦想:穿上军装,保家卫国,然而,因为家庭原因,最终无缘军人梦。走上工作岗位后,爱好文艺的李晓红把对军人的感情投入到拥军行动上。1987 年,厂里组织到驻军某旅高炮营慰问演出,他第一个报名,第一个走上舞台,独唱、哑剧、小品,每个节目都表达着对军人的深情厚意。节日慰问、新兵下连队、老兵退伍,只要搞演出,他场场必到。写得一手好字的李晓红,还时常为部队文化建设当义工,制作宣传标语,出黑板报,组装宣传板,油印,装裱,忙前忙后闲不住。他说:“这辈子当不了军人,能为部队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就算不白活。”很快,在驻军某旅高炮营,李晓红成了“红人”。战士们有啥心事,都愿意找他掏心窝子。高炮营在征得上级批准后,破例聘请李晓红担任“编外教导员”。
虽然单位下了岗,拥军大事不断档。1998年,因企业倒闭,李晓红下岗了。那段日子,尽管到处打零工、整天忙于生计,但他心心念念的依然是军营,是战士。拥军,已经成了他的一种信念支撑,成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他四处联络拥军积极分子,组建了一支40多人的拥军演出志愿服务队,自编自演文艺节目,节假日到军营慰问演出。他自主创办的婚庆公司刚有些收入,就迫不及待地出资购买慰问品送往军营。20多年来,他个人用于购买拥军慰问品和演出设备的支出达数十万元。在李晓红的带动下,他的姐姐、儿子、儿媳、亲家、徒弟等“亲友团”,也纷纷加入拥军行列。
虽然部队调了防, 拥军初心从没忘。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2003年,李晓红担任“编外教导员”的部队,整体调防离开淮安。消息传来,李晓红心里很不是滋味。战士们也个个哭红了眼,舍不得离开淮安这座军民鱼水情深的“双拥模范城”,更舍不得离开这位能歌善舞、给军营带来欢声笑语的“拥军大哥”。2004 年,由区双拥办牵线搭桥,李晓红与武警淮安支队楚州中队“结亲”,他又有了拥军的新“阵地”。他也将拥军的内容从过去的慰问演出、军民联欢、义工服务,拓展到了帮助部队战士解决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发挥特长给新婚战士主持婚礼、为驻地武警官兵推出“每周一菜”“每年一顿年夜饭”等多个拥军项目,也把拥军这项伟大的事业,做出了“新花样”。2021年以来,李晓红每年两次受淮安区人武部邀请,为全区预定新兵上好“入营第一课”,讲述自己拥军经历,及引导无数战士爱军精武、成长成才的感人事例。每年春节、“八一”建军节,李晓红都会组织爱心人士举办双拥文艺晚会,慰问现役军人家属、伤残军人与退役军人。
37 年来,李晓红把最嘹亮的歌声奉献给了绿色军营,把最真挚的情感倾注给了国防事业 ,在拥军路上初心坚定、一路前行,怀揣着橄榄绿的梦想描绘着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