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芙)在全球造船业持续发展,对船舶作业安全性与经济性要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船舶舾装设计的重心已从实现传统功能,转向了对安全性、经济性与多场景适配性的综合考量。在此背景下,著名船舶舾装设计专家倪伟平女士凭借其深厚的专业积淀与对行业的深刻理解,牵头完成多项重要技术创新,为舾装设计行业带来了突破性的解决方案,显著提升了船舶关键系统的操作安全与整体运营效益,为整个船舶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资深舾装设计专家倪伟平
倪伟平女士投身舾装设计领域已逾十年。多年来,她不仅专注船舶舾装的图纸设计与理论研究,还常常深入港口、船舶,与船员和船东方保持密切的交流,持续收集实际使用反馈,不断优化舾装设计方案。凭借扎实的实践积累与持续的自我突破,她已从初出茅庐的设计新人,成长为行业内备受认可的骨干人才。舾装设计是指为船舶设计航行、作业和居住所需的各类功能组件,涉及保障船舶航行的舵系统、传递航行指令的声光信号系统、确保船舶稳定停靠的系泊系统、锚泊系统等。其中,系泊设计作为全船舾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满足不同港口、运河的特殊要求,保障船舶从抵港停靠到装卸作业全过程的顺畅与安全,并兼顾应急状态下的拖带需求。
“系泊设计的核心挑战在于港口条件的多样性。”倪伟平女士指出,“不同港口的潮汐规律、风速特征、泊位结构及地方规范存在显著差异,传统标准化设计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实际工况。加之船舶系泊系统在建造阶段即已定型,通常无法针对特定港口进行调整。因此,在舾装设计时就要提前做好全局统筹的规划,确保后续船舶运营中的靠泊安全与作业效率。”为攻克这一难题,倪伟平女士系统梳理了全球数十个典型港口的系泊规定与操作实践。研究发现,尽管各港口要求各异,如澳大利亚海因波特港对缆绳材质、数量与强度有严格要求,哥伦比亚德拉蒙德港则强调缆绳规格统一且必须为偶数配置,但其背后存在可归纳的模式规律。基于此,她创新提出“主副缆协同配置”方案,通过将12根主缆与4-6根副缆灵活组合,形成多种适配不同港口的系泊模式,有效解决了传统系泊方案模式僵化、难以适配多元港口规范的行业痛点,显著提升了船舶在全球不同港口的靠泊安全性与作业适应性。
为确保设计方案能够成功落地,切实解决行业痛点,倪伟平女士对系泊属具进行了针对性优化,其创新研发的“并联式滚轮导缆器”便是典型代表之一。该导缆器采用一体化滚轮基座设计,通过在垂直方向设置多个独立安装平面,并在每个平面配备导缆滚轮与羊角,实现了对不同高度缆绳的精准引导。这一设计不仅显著降低了缆绳滞留、卡顿与滑脱风险,更通过集成化布局解决了传统多基座设计导致的焊接空间不足、甲板拥挤等问题,实测使操作空间提升30%以上。面对全球各港口在潮汐、风向、泊位布局方面的复杂差异,倪伟平女士创新提出多姿态适配理念,使导缆器的部分安装平面具备0-15°的角度调节功能,能够根据不同港口的系泊路径要求灵活调整,轻松适配多样化靠泊情况,彻底打破了传统导缆器固定姿态难适配多场景的局限。此外,在结构可靠性方面,她在基座内部科学布置了加强肋结构,并通过有限元分析与载荷测试进行系统验证,确保设备在承受多缆绳同时作业产生的高强度载荷时保持结构完整性,显著提升了设备在长期使用中的可靠性与耐久性,为船舶系泊作业的安全高效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倪伟平女士主导研发的“并联式滚轮导缆器”自落地以来,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广泛的适应性,获得了船舶舾装设计与制造行业的高度认可,其不仅广泛应用于散货船、集装箱船等常规商船,更在对安全性与作业效率有着极高要求的油轮、液化气船等船舶上被陆续定为标准配置。据某大型航运公司反馈,相较于使用传统导缆器时需要频繁调整系泊角度、甚至辅助固定的繁琐操作,新型导缆器使缆绳引导与固定变得顺畅高效,无需额外调整即可完成作业,使系泊作业平均时间缩短25%以上。同时,其合理的结构设计与卓越耐久性带来故障率显著下降,维护频次减少80%,维护成本降低60%,实现了高可靠、低维护的长期稳定运行。
除此之外,倪伟平女士还先后参与研发出“一种双孔导缆器”和“一种可调节高度的羊角滚轮导缆器”。前者通过双出绳孔与防磨结构创新,有效解决了限定空间范围内双缆绳布置及,缆绳与上层结构的碰撞磨损问题;后者则通过高度可调设计,成功克服了固定式导缆器因缆绳多向牵引时造成高度差异而无法匹配的局限,大幅降低了缆绳跳脱与摩擦风险,显著提升了船舶系泊作业的整体安全水平与运营效益。
值得关注的是,倪伟平女士还将诸多研究与技术创新成果,系统性地整理成学术论文,为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例如,她结合“并联式滚轮导缆器”、“一种双孔导缆器”的研发历程与应用数据,撰写《特殊设计系泊属具的应用》等论文,深入剖析了其设计原理与应用价值,为同类设备的研发与优化提供可借鉴的技术路径。她还从船舶系泊系统全局视角出发,围绕港口环境与规范要求展开研究,发表《满足港口特殊要求的大型散货船系泊模式分析》等成果,系统梳理不同港口的系泊约束条件,提出适配多港口的系泊设计框架,为解决多港口适配这一行业难题提供实践指南。这些论文凭借严谨的学术逻辑、翔实的实证数据与对行业痛点的深刻洞察,不仅被船舶领域权威学术期刊《船海工程》、《船舶设计通讯》等收录,更成为业内学者研究、企业设计实践中的重要参考,被广泛关注与引用,对推动相关舾装设计的标准化与系统化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船舶舾装设计的使命,在于紧密贴合实际作业需求,因此每一设计细节都要将船员安全、操作便捷性与环境适应性放在首位。”这是倪伟平女士在多年船舶舾装设计实践中一直秉持的设计理念。对于未来,倪伟平女士表示将继续深耕船舶舾装设计领域,并紧跟行业标准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趋势,持续推动舾装相关技术的迭代创新,为全球船舶及航运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创新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