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顺昌入选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案例集 三产融合绘就山区经济新图景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佚名    人气:     发布时间: 2025-09-24    

中新网福建新闻9月24日电(记者 张丽君)24日,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交流互促携手扩消”县域商业创新发展交流活动,现场发布《数字经济时代县域商业发展报告(2025)》,并同步公布2025年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案例集,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成功入选。

此次福建省仅有大田、顺昌、古田、长汀四县入选,顺昌作为典型山区县,以“特色破题、创新解题”的发展路径,通过全产业链开发、三级流通体系构建及文化品牌赋能,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县域经济发展道路。

福建顺昌入选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案例集。

数据显示,2024年顺昌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74亿元,同比增长6.8%;2025年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比增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增7.5%,以数据展现成效。

以柑橘产业为示范,全链条深挖特色经济价值

作为“中国芦柑之乡”,顺昌县依托“顺昌芦柑”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优势,在特色产业全链条开发上树立标杆。

以柑橘产业为例,记者走进占地100亩的埔上镇大布柑橘产业园,晾晒场上铺满金黄柑橘,阵阵果香扑鼻,仓储车间内10台分级分选设备正按“一样个头、一样甜度、一样酸度、一样口感”的“四个一”标准,将普通鲜果打造成精品。这里集柑橘仓储、采后商品化处理、初加工、包装框生产、电商直播、农资配送等多种业态于一体,通过“顺昌县埔上振兴乡村发展有限公司+品冠柑橘农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柑橘疏落果、鲜果综合利用,全果利用率提升至95%。

顺昌县埔上振兴乡村发展有限公司盘活种子仓库和粮库等4处共1930平方米闲置厂房,改造为陈皮、小青柑、药材柑、柑宝等深加工车间。项目一期已落地开工,建成1条生产线,年产陈皮500万斤,产值370万元,带动就业100人。“以前残次果只能丢弃,现在做成药材柑每斤能卖8元。”品冠柑橘农业合作社负责人梁泓荣介绍,该模式带动周边上千户果农累计增收近700万元,真正做到“吃干榨尽”一棵橘树,大幅提升柑橘产业附加值,也为全县特色产业全链条开发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埔上镇大布柑橘产业园,晾晒场上铺满金黄柑橘。

三级流通体系贯通,山区特产“飞”向全国全球

针对农村商业网点分散、流通效率低的难题,顺昌县构建起覆盖县乡村的三级流通矩阵。前端,建成1个城乡农产品商贸三级物流监管仓、11个乡镇快递物流服务站点,实现118个行政村乡村快递通达服务100%覆盖,农村电子商务同步实现行政村100%覆盖;中端,埔上镇大布平台冷链仓储发运中心的2000立方米冷库如“温控心脏”,为鲜果流通保驾护航,通过“三统一”机制推动柑橘从“论斤卖”转向“按质定价”,年产业链价值增加超200万元。同时,联合中柑所、福建省农科院等组建30人专家团,开展15场培训覆盖千余名果农,实现农药化肥“双减”10%,优果率从70%提至80%;末端,创新“邮快合作”模式,联合顺丰、德邦、京东等企业,使邮快合作建制村覆盖率超70%,农特产品48小时内可直达全国餐桌。

依托完善的流通体系,2024年顺昌柑橘出口1.01万吨,销售金额达3000余万元,远销俄罗斯、印度、马来西亚等10余个国际市场。此外,升升木业有限公司发挥龙头作用,建设8万亩杉木林基地,带动顺昌及周边县市200多家木制品生产加工企业,年产值超5亿元,形成“一果一木”双轮驱动县域经济发展格局。

“大圣IP”深度赋能,文化经济“双向奔赴”

顺昌县深挖“大圣祖地”文化富矿,将“宝山大圣”区域公共品牌打造成县域商业的“金字招牌”。授权启迪生物、家乡味等几十余家企业使用该品牌,开发出大圣酱酒、冻干水果茶、清水笋等80余种“大圣+”系列产品,在5家线下品牌展示馆内,文化与产品深度融合,使产品附加值平均提升40%。

紧跟《黑神话:悟空》流量热潮,顺昌推出“跟着大圣游祖地”精品旅游路线,串联宝山、合掌岩石窟等景点,打造“赛事+旅游”“非遗+体验”等新业态。2024年,全县旅游人数、收入同比增长35%;依托行者大圣研学营地、顺阳溪竹筏和九龙山橡皮艇漂流等资源开展研学活动,全年接待研学团队超15万人次,实现“文化赋能商业、商业反哺文化”的良性循环。

活动现场。

“顺昌的实践证明,山区县域发展不能依赖‘先天优势’,必须以创新思维激活内生动力。”顺昌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林爱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延伸产业链条、注入文化基因,将生态资源、传统产业与现代商业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小县域、大产业’的发展路径,为山区县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从盘活闲置厂房到构建流通网络,从柑橘全产业链开发到文化品牌赋能,顺昌县以三产融合发展为笔,在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画卷上书写出极具示范意义的发展范例,为全国县域商业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顺昌方案”。(完)

责任编辑: 梦屿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公告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加盟我们 | 会员中心 | 人员查询

运营机构:江苏中访文化传媒中心   法律顾问:江苏六仁律师事务所 郭继  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082号  苏ICP备17035845号-1

版权所有:《新华访谈网》编辑部   地 址:淮安市淮安区河下古镇北入口5-5号  百度信誉认证主体识别码:BDV-530364954 网站可信认证联盟编号:603190110037519911274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20811MA1UXYHY5E  广告审查员注册号:广审字(苏)H03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6077 4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