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英雄联盟》迎来上线第14个年头。这款现象级多人竞技游戏依然是全球游戏文化中的中坚力量。而在它不断演进的背后,一位新锐制作人正在重新定义它的未来玩法形态:Selina Liu,拳头游戏(Riot Games)最年轻的项目负责人之一,正在用她独到的“玩家+系统”视角,为这款经典作品注入全新活力。
今年,Selina Liu 被评为2025年福布斯北美30岁以下精英榜(游戏类)成员,成为极少数获得该荣誉的华人女性。但对她而言,真正的里程碑,不在于奖项,而在于一个核心命题:“《英雄联盟》还能长出怎样的玩法?”
拓展 League 边界:从PVP竞技到PVE革新
2024年,Selina Liu 主导开发并发布了全新PVE模式 “无尽狂潮(Swarm)”——这是一种融合了弹幕射击与roguelike元素的创新玩法,彻底颠覆了玩家对《英雄联盟》传统竞技模式的想象。
“过去的PVE模式虽然有趣,但生命周期都不长,”她坦言,“我们面临一个问题:PVE在《英雄联盟》中真的有未来吗?”
而Swarm用数据给出了答案:据Riot官方在《Arena与Swarm的开发者前瞻》文章中披露,Swarm的上线初期参与度超过了包括2016年“Doom Bots”、2017年“星之守护者”、2018年“奥德赛”等在内的所有以往PVE玩法,仅次于2014年“Doom Bots”巅峰数据——更关键的是,Swarm的长期留存率创下了Riot史上PVE玩法的最高纪录。
“Swarm 的表现非常出色……它在长期玩家参与度上超过了以往所有的 PVE 模式。”——Riot 官方开发者博客
“我们从中学到的最大教训是:玩家确实对PVE感兴趣,只要我们打造出既契合《英雄联盟》世界,又让人耳目一新的内容。”她总结道。
从“斗魂竞技场”到亿级时长的爆款上线
而在Swarm之前,Selina Liu 已凭借另一爆款模式打响名号:2v2v2v2玩法“斗魂竞技场(Arena)”于2023年上线,仅用4天便突破1亿小时游玩时长,被《福布斯》誉为“近年来最具颠覆性的MOBA玩法创新”。
如今,她带领着一个横跨美、中两地的40人跨职能团队,负责《英雄联盟》端游的所有游戏模式开发,在保持核心竞技体验的同时,不断进行玩法边界探索与平台能力升级。
系统思维与文化连结:用玩家视角构建未来
Selina Liu 的制作哲学,融合了行为心理学、交互体验、跨文化沟通与系统管理多种学科背景。这不仅源于她在南加州大学的学习经历,也与她早年在尼泊尔支教、参与震后紧急救援的志愿经历密切相关。
“从应对灾难到管理大型项目,其实核心都是一样的:在不确定性中快速响应,整合多方资源,理解不同人的需求。”她说,“这就是制作人的本质。”
作为IndieCade与IGF等国际独立游戏大奖的评审成员,她也积极推动多元文化交流,致力于发掘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新锐创作者,并推动全球游戏生态更加开放、包容、实验性强。
接下来,她要做什么?
在短短两年内推出两个定义级的玩法模式后,Selina Liu 正将重心转向打造可持续的创新管线,并进一步推动更多来自边缘群体的游戏创作者走上前台。
“游戏是文化基础设施,”她坚定地说,“它决定了我们如何连接彼此,讲什么样的故事,谁的声音被听见。我希望推动这种结构的变革。”(编辑:张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