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木秉凤作品鉴赏:孰裁紫云铺碧霄

来源:新华访谈网    作者:张瑞    人气:     发布时间: 2018-03-10    

谁裁紫玉染碧霄

涧泣春晖舞燕娇

锦色千重濯洗透

层为禹舜向轩尧

天地之道,以简化繁,人文之道,以略化术,道无迩远,良知恻怛,虚灵明觉,皆为舜尧。孟子曰“人人皆可为尧舜”,凡圣之别,仅在其心,澄怀观花花则明,寂心观花花亦暗。凡者心系尘私,圣者心融天地。凡人皆有喜怒悲思恐忧惊七情,皆有色声香味触五欲,囿于情欲则为凡,超越情欲则为圣。

人之落尘,非为物索,非为情牵,非为缘结,不过修心养性反朴归真矣,真又为何也?真即道也。情由心生,心与性联,故养性舒情,就是修心;欲由身生,身与私联,故少私寡欲,就是修身。 《说文解字》曰“修”之本义,就是以修饰而使其完美,修身就是掌控己之欲望,修心就是掌控己之性情,皆使人臻向完美。而完美的人生,当超越红尘情欲之羁绊,逍遥纵横于天地六合,随心所欲而不逾道。

四书五经之一《大学》中,其所表达的修炼順序,是让人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以及到平天下,此实为修心修身,从到立志、立业、立德、立功、立人、立家、立国到立天下太平的过程。也是儒家思想的入世要求。

默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 经过长期修炼,超越欲情生死之尘念,或以佛家之身出世,以达天人合一;或以儒家之身入世,教化百姓以立天下太平;或以道家之身出入世间,“无为而无所不为”,皆可超凡入圣!由此大观,宗教所言修炼与世人修心养性,并无大别,皆是以超拔出尘,由“小我”化作“大我”作为基本课程。所以中国传统之儒释道思想,非常人性化,并非让人拒绝欲望,拒绝情志,而是人生情欲掌控于自己身心,有所为也有所不为,无所为又无所不为。

《大学》言之“知止”,就是人应该明白,自己一生的灵魂与肉体的边界在何处。理论与实践皆明之后,修身与修心,二修实为一修,内外兼美,表里并荣,便是人生至境。

古之法则,因天之序。今之行为,随心所欲。 凡圣无别,小我大我,别在其心,大心小心,别在其悟。小悟者悟自己,大悟者悟天地。 以天地为己身者,无生无死,无来无去,无增无减,无一无异,此岸即是彼岸,此身便是佛身。以身心为己者,苍天为父,大地为母,生于天地,葬于天地,死而复生,生又复死,以此循环往复缘缘相牵。以天地为己者,肉体则视工具,以肉体为己者,天地是其归依。

洞彻灵明无挂碍,千差万别一时通。人生修炼之目的,从修炼身心到超越身心,就是明了理论并付诸实践,借工具肉体即“变化”之假体,以修“永恒”之真体,即由小我私心,修出天地大我之公心,天人合一其实在于心合,而非物合,小我者,一滴水,大我者,汪洋也,“人天合一”其实就是让“一滴水”去感受无边海洋的胸襟。

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人本是天地之共体,犹如一滴水,注入海洋,这滴水就折射出海洋的澎湃。 我们呼吸吐纳之间,无时无刻不与天地互动交换。在无极太极之中,无增无减,无净无垢,无圣无凡,浩然一体,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不辨你我,无论天地。不是风幡不是心,迢迢一路绝追寻。 因为被情欲所障,产生了分别心,我们才有了高低与卑尊之执,却不知此身,仅为天地一过客。

天若有情天亦老,缘生之时天地逢。缘灭之际天地不拒,天地与我,本无生灭,我们身上的细胞,每隔七天全换一次,哪个细胞代表自己?哪个细胞又回归了天地?其实在宇宙眼中,一切万象往返生灭,能量总量无增也无减。我们身心与天地本来合一,从生至死,犹如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从未离开天地须臾。只是凡者,不信天地即自己;而圣者,不信自己非天地。

埋没一生心即佛,万年千载不成尘。 由凡到圣,悟境不同而已。境界愈高,生命愈超越;欲望愈多,生命愈狭隘。人从时空中赤裸裸化生而来,百年修练之后又赤裸裸复化归时空尘埃,尘凡者怅怅徒过,而圣者却早己羽化成仙,遨游于天地之间,在极乐逍遥中,俯瞰宇宙,与天地为伴!与日月同春!与宇宙同身!

责任编辑: 文乐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公告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加盟我们 | 会员中心 | 人员查询

运营机构:江苏中访文化新媒体中心   法律顾问:江苏六仁律师事务所 郭继  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082号  苏ICP备17035845号-1

版权所有:新华访谈网   地 址:南京市江宁区上元大街313号  百度信誉认证主体识别码:BDV-530364954 网站可信认证联盟编号:603190110037519911274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20811MA1UXYHY5E  广告审查员注册号:广审字(苏)H03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6077 4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