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上午,浙江省三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价竟科、综合执法队,来到革命老区亭旁镇,进行一次全方位市场价格监控,确保疫情期间市场价格稳定。这是全县复工潮开始,该局再次下沉到各乡镇、街道开展市场价格监督的一次行动。
杨群局长检查市场“菜篮子”价格
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三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抓牢“稳价保供安心”工作主线,密切关注重要商品价格动态,加大价格违法行为查处力度,一手抓防疫相关用品价格不哄抬,一手抓民生商品不涨价,打造立体式监管模式,全力保障防疫用品、重要民生市场秩序稳定。
一、精准施策,构筑稳价“防护网”
一书一涵,践行承诺。1月21日,第一时间向全县各医疗机构和药店发放《价格提醒告诫书》和《价格违法风险提醒函》共计430份,要求各经营者依法合规诚信经营,保障疫情防控有关商品和药品质量,全力维护疫情防控期间市场秩序。在全省率先倡导经营户开展价格承诺,在店堂醒目位置张贴承诺书,同时,通过《掌上三门》公布承诺单位名单,接受社会监督。该承诺从最初的91家药店积极响应,现已覆盖包括药店、诊所和大型超市在内的151家经营单位,各经营单位皆主动承诺销售的口罩、酒精、消毒药水、板蓝根、体温计等防疫用品以及粮油、肉禽蛋、奶、菜等民生商品不涨价。该做法被全省系统推广,并被总局微信公众号作为典型经验宣传。
大年初一药店主动承诺不涨价 价竟科长查防疫用品价格
严查严打,雷霆整顿。组建由三门县市场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杨群任组长的价格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价格应急监管预案。同时,成立由价竞、稽查、网监、药械组成的价格应急处置小组,加强疫情期间价格监管。对全县营业的药店、诊所、超市等开展地毯式检查,重点检查口罩、退热药品、感冒药品等进货台账,严厉打击不明码标价、囤积哄抬、散布虚假涨价消息等价格违法行为,对销售“三无”口罩、质量不合格防疫用品等行为进行严厉查处。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1966人次,检查经营单位2028家,立案查处价格违法案件4起。
综合执法队队长带队价格巡查 海游所长查价格
执法人员查药价 海润所长查民生商品价格
定员定岗,动态监测。坚持“全员不休息”,统筹调配科所力量压向防疫一线,设立6个监测小组,每组12人增援基层重要监管领域,充实一线监管力量。对全县营业的14家超市和农贸市场,每家派遣至少4位执法人员,定员定岗开展“驻点管理”,要求每日上报重要生活物资市场价格表,实现价格动态监测,严防价格哄抬行为。同时,督促市场方落实疫情防控责任,协助开展市场管控,及时调解价格纠纷。
查商超民生商品价格电脑记录 查大米价格
二、疏通堵点,配制保供“定心丸”
开展紧急约谈。紧急约谈医药公司、零售药店、生猪养殖龙头企业、食品公司、大型超市、农贸市场等负责人,了解全县医疗物资和生活必需品供应情况,要求按规定执行明码标价、价格公示制度,建议进价乘以批零差率不超过15%制定零售价,确保非常时期让利群众。截至目前,共开展稳价保供约谈12次。
发布民生商店。筛选出无价格等违法行为、作出稳价保供承诺且日常防护到位的超市和药店,建立全县重点民生药店和重点民生超市名单,及时向公众公布,接受社会监督。目前,共筛选并发布18家重点民生药店和15家民生超市名单,涵盖全县10个乡镇(街道),保障市场供应。
查食用油价格 查口罩等防疫消毒药水价格
鼓励线上配送。因疫情交通管制原因,村、小区均采取封闭管理,开展出入限制,为保障市场供应,减少农贸市场和超市人员集聚,鼓励群众采取“线上下单”模式进行物资采购。每日对线上订单进行价格检查。目前,开展线上价格检查87 单,未发现价格违法行为。
三、群防群控,打造安心“直通车”
加强沟通。组建全县药店诊所联络微信群、超市联络群,专人对接,要求药店、超市滚动循环播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宣传标语。在群里宣传价格法律法规和政策,关注并收集药品供应、价格和货源动态,及时发布防疫防控最新政策动态,并解答有关价格政策的疑难问题。
发布动态。通过电视台、报刊、短信、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发布市场监管工作进展,倡导科学防控。向省市报送价格动态监管信息116条,上传现场价格检查照片103张。公开曝光价格违法案件二批4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畅通12315投诉举报热线,对发现串通涨价、哄抬价格或者其他价格违法行为的,征集违法信息。疫情期间,共接到与疫情相关的投诉举报97件,已办结97件,为消费者挽回金额8.95万余元。
查口罩乱涨价 促保供约谈生猪养殖龙头企业
舆情监测。启动应急管理预案,建立舆情应急小组,关注舆情监测系统和群众关注高的平台网站,主动搜集疫情相关舆情,建立舆情流转、归集、快速处置机制,促进市场稳定。目前,已快速处理“高价豆腐”舆情1起。(章国良 杨晓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