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人:
人民路社区老党员卢克余、史德佳等人
推荐理由:
她用真诚化解邻里矛盾,用真情关心社区群众,用真意打造精神家园,用真心领路探索创新。
肺腑言:
我做事是为大家的,没存一点私念,所以无论我遭遇了什么,心里始终是坦然的。
“大姐,先坐下歇歇,喝瓶水。”立秋后的淮安依旧骄阳似火,人民路社区党委书记卞海荣正热情地招呼一位前来签协议的大姐。受街道的委托,她要负责隋园小区36户家庭的房屋补偿安置工作。“隋园小区所在的河堤路社区是我工作的第一站,小区里的很多人都是我的老朋友。”可不是嘛,卞海荣办公的这间民房,就是一位居民主动留给她和工作组暂时使用的。“户主老两口看见我每日在太阳底下跑,说是看着心疼。临搬走前,把钥匙留给了我,还把两台空调也一并留下了,说等我工作结束了再来移机。”
对于很多辖区居民来说,卞海荣不仅是位“父母官”,更是他们的亲人和朋友。就在几天前,一位七十多岁的李阿姨给卞海荣打来电话,感谢她为自己办理了全套安置手续,“咱们以后就是好朋友了,你有什么需要,只要我能帮上忙的,尽管跟我讲。”李阿姨真诚地说。这段“忘年交”,正反映了群众对卞海荣工作的肯定。“其实也没什么,只要你把居民当成自家人,站在他们的角度,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为他们争取利益,真心自然会换来真心。”卞海荣为李阿姨跑手续的时候,正值台风“利奇马”肆虐淮安,“那天风雨特别大,衣服和鞋子全部湿透了。”卞海荣回忆道,“但是想到李阿姨和老伴的信任和托付,感觉自己多跑点腿也没什么。”
今年刚刚35岁的卞海荣,是一位有着15年工作经验的“社区老战士”。2019年2月,卞海荣荣获“十佳社区党组织书记”的称号;4月,荣获第十五届“淮安市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6月,获“全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连续收获荣誉的背后,是她十多年来一直将居民利益放在心头,始终“主动出击”、把大家的小事当成自己家事去帮忙的结果。
2017年暑假,人民北路一户居民家中传来喜讯——18岁的小张考取了南京工业大学,但是随之而来的一个消息,却让卞海荣很是揪心——因为父亲在服刑、母亲离家多年,没有收入来源的小张决定把自家房屋抵押,以此换取上学的学费。“这这怎么行呢?房子是孩子和爷爷唯一的栖所,而且就算抵押出去了,他一个学生,拿什么来还呢?”于是,卞海荣四处奔走,为小张联系到了13000元的学费。为了保护小张的自尊心,卞海荣悄悄地把钱交到了孩子爷爷的手上。2018年8月,社区居民张师傅和刘大爷因为上下楼间的一点小事,闹起了矛盾,卞海荣听说后,马上来到现场,楼上楼下地跑,动员他们到对方阳台上看一看、体验一下对方的感受。卞海荣的苦口婆心和汗水没有白费,两个多小时后,这对邻居握手言和。
融媒体记者 潘晓晔
融媒体编辑 潘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