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少滨作品:话说自费出书

来源:新华访谈网    作者:田少滨    人气:     发布时间: 2017-11-21    

钱最后都去了哪儿?

也许你会说,去了上学读书,去了看病就医,去了购车购房,去了满世界旅游……是是,你说的没错,这些都对,但我不想扯的太远,以免听了叫人昏昏欲睡。还是在这儿讲点实际的吧。那么,钱到底都去了哪儿?

这个问题我认真想过,据我所知:

一则去了肚子里。生存是人的第一要素,一日三餐是人的基本要求,不论男女老少,概莫能外。基于此,不论你职务高低,贪富贵贱,只要活在地球上,花天酒地也好,粗茶淡饭也罢,吃了,喝了,凡是进入肚子里,最后都变成一坨屎,在这儿无进一步谈论的必要。

一则去了身上。年轻的时候,因为爱美,除了购买服装名牌,就是添置一些贵重物件、首饰品,等到人老了,由于看淡一切,对穿戴要求自然就不那么高了,只要冻不着,怎么将就凑合都行。所以,吃肚子里,花身上,是一般人的共识。

最后还有一个去向,已经热门许多年,不过我仍然搞不太明白。一个耳顺,一个古稀,两人岁数都已不小,最近又有新书出版,据说都是自费,并定于庆典活动这天向文朋好友免费发放。圈里的许多人对他们的“行为”不解、侧目,甚至有人私下称他们有“病”。说他们有病,主要是因为自费出书上瘾,出一本不行,接着又在后面几年里出第二本,第三本,第四本……每次新书出版后都要借活动在酒店搞赠书首发仪式,前来出席人员只要在大堂长桌前签上名,交上AA制的50元餐费,旁边工作人员就会随之向你发放几本往期杂志和刚上市的新书。

通常思维,出书都是为了挣钱,至少不赔钱,没听说谁愿意赔钱出书。所以,当听说有人自费出书甚至赔钱出书,自己就从心里很不理解,就用异样的目光看他们,就想捂嘴笑:这两疯老头子到底是怎么想的?

在这次庆典活动上,我向坐在我身旁的一位老大姐讨教自费出书的问题,她告诉我,自费出书不为别的,就是留作纪念。我不会掩饰,说话一向直来直去,就对大姐说,现在连孩子都不看;躺在书柜里无人问津;抑或朋友拿回家就当废纸卖了,谁还会留作纪念?大姐“嗯嗯”,不知是对我的话表示认同还是敷衍回应。

出于好奇,我从侧面打听,才知,自费出书一次至少需要两万,而领回的一千本书你除了发现他们会很自豪的在现场免费发放外,还会看到他们频频现身与一口一个叫着“老师”“先生”的帅男靓女合影留念,从脸上露出的笑颜不难揣摩,很大程度上是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看看吧,满场忙于打招呼,相当开心,哈哈,藏都藏不住。就是为了赚个人气,尔后散场各走各的,这么一想,自费出书确实没有多大意思。但,话又说回来,两个老头已土埋脖颈,什么事看不明白,说他们有虚荣心,很难令人信服。那么,只有最后一个结论,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以此类推,出书应当纯是他们个人对文学的追求和爱好。人总该有所精神追求,而出书就是他们精神追求的最高境界。钱,去了自费出书,比去了干些没有用的白白糟蹋了强,回头这么一想,心里的疙瘩也就解开了。

我在思忖。写书是为了出书,出书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是为了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阅读是为了愉悦自己、慰藉自己、滋润自己枯槁的灵魂,再进一步说,是为了在向死而生的单程旅途中更好地寻找那个熟悉而陌生的自我。当然,也不排除为别的,人不是生活在世外桃源,即便有虚荣心成分在里面又有何大碍?

心若简单,就不会有繁杂的迷惑;生活简单而目标明确,自然能行远;知音且解语,知心且懂情,因懂得而不离不弃,因真诚而相惜永恒!

想想日子,钱无外乎都去了衣食住行的人生路上。钱为何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那么,应该怎样支配钱的去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喜欢读书的就像喜欢喝酒饮茶的一样,只是爱好不同罢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伟大文学家高尔基的一句名言,广泛流传,早被大家所熟知。如今,不同阶层的人对书籍的认识和理解又有新的不同诠释。在教育家看来"书是智慧的钥匙";在史学家眼里"书是进步的阶梯";在政治家的嘴上"书是时代的生命";在经济家的眼球里"书是致富的信息";在文学家的视野里"书是人类的营养品"等等,可以说书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如今出书,不仅是大众文化生活的一种需求,而且也成为许多人对外宣外交流的一张“名片”。现在出书不外乎两种形式,一种是市场书,又称公费书,这类书大都是有市场销路,书稿一旦被出版社看中,由出版社出版推向市场。另一种是书没有市场销路,书稿没有被出版社中,作者掏钱自费出书。有市场销路的书多为名人(领导)。名人出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以说是一种投资,他们的书,进书城非但轻松,而且非常受欢迎,因为带有名人效应,网上网下都非常火爆,且能从中获取巨额稿酬,有一定的汇报。而平民出书肯定不是投资,因为没有知名度,他们是自包自销,一上不了网上孔夫子书店,二进不了网下书城。由于没有推广,没有宣传,就肯定不会有人对您的书感兴趣,也不会有人想要买您的书,所以是没有回报的。没有回报的投资,只能作为收藏消费的一种。书,不是那么容易卖的,想到经常有文友,甚至有的还是有头有脸的编辑,跟捧着烫手山芋,四处发微信求爷爷告奶奶向朋友推销自己的书,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十分乐见,随着改革纵深发展以及市场经济机制逐步健全和完善,公平上架出售,公平网上交易,公平市场竞争的新“三公”呼之欲出,不合理的状况将会被打破。从更长远的角度去思考,抛开个人喜好,传承文化,传播思想,为后人留下“精神遗产”,在经济能力允许的前提下,人们选择自费出书是无可厚非的。那些至今持有偏见甚至还躲在背后偷笑的人,需要矫正视力,勇敢站出来,去正视、正确看待这个问题。

作者简介:

田少滨,笔名言实、言实斌、警官。全国公安作家协会会员,世界中文作家联盟协会会员,中外艺术家联盟协会会员,人民网专栏作家(二级)。文学作品散见《作家》《当代作家》《当代文摘》《当代诗人》《当代文艺家》《当代亚洲文学》《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中国文学》《中国诗人》《中国诗歌文学》《作家世界》《作家导刊》《文学世界》《小说作家》《文学与艺术》《现代作家文学》《中国写实主义诗歌》《中华超现实主义诗刊》《华语诗人静英汇》《中华文艺》《中外文艺》《北京文艺》《北京诗人》《美文周刊》《诗人周刊》《南方诗人》《诗星》《参花》《中国风》《齐鲁文学》《人民杂志》《人民网》《中国作家网》《中外当代文学艺术家大辞典》《中国当代文艺名家名作金榜集》《晶莹美刊》《读者美刊》等八十余种刊本和各大文学网站。有的作品被译为外文在菲律宾、日本、海外港澳台发行。
 

合作招募:

新华访谈网:简称“华访网”,专注精英人物报道,商业活动宣传,企业品牌推广,已在国家工信部与公安部正式备案登记,由江苏中访文化传媒机构负责运营,是国内领先的综合性高端访谈主流媒体,同时也是知名新媒体《今日头条》《腾讯新闻》《凤凰新闻》《北京时间》的深度战略合作伙伴。

秉承“人文情怀、中国声音、全球视野、兼容开放”的《新华访谈网》,目前已先后入驻:腾讯新闻客户端、搜狐新闻客户端、凤凰新闻客户端、网易新闻客户端、磅礴新闻客户端、今日头条客户端、一点资讯客户端、鲜果客户端、简书客户端、网易云阅读等知名移动媒体平台,组成强大的全媒体传播集群,并与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央视网、凤凰网、新浪网、腾讯网等重点新闻网媒保持同步发稿合作关系,通过以图文+语音+电台+视频+直播的模式打造国内访谈主流新媒体。

为了促进《新华访谈网》的全面发展,进一步丰富本网的公益资讯,提高资讯传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更好地服务于各地的公益机构,开创各地公益宣传工作的新格局,经本网研究决定,特面向全国招募地区事业部主编及特约通讯员,有意向的社会各界人士与机构可以与本网运营机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QQ:3185251323,183 6077 4478(微信/手机)。

责任编辑: 文乐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公告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加盟我们 | 会员中心 | 人员查询

运营机构:江苏中访文化新媒体中心   法律顾问:江苏六仁律师事务所 郭继  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082号  苏ICP备17035845号-1

版权所有:新华访谈网   地 址:南京市江宁区上元大街313号  百度信誉认证主体识别码:BDV-530364954 网站可信认证联盟编号:603190110037519911274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20811MA1UXYHY5E  广告审查员注册号:广审字(苏)H03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6077 4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