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淮安知名书画家李大夯:绘画是一种生活态度

来源:新华访谈网    作者:赵 婷    人气:     发布时间: 2017-07-24    

  人物介绍 李大夯:现为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会员、大运河书画院执行院长、淮安市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

  初次进入李大夯的画室

  走进李大夯的画室,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条占据三分之二室内空间的画案,上面嵌满了星星点点的色彩,这些跳出画纸范围的印记就像是艺术的“沙漏”,一直在见证着优秀艺术作品的诞生。

  内行看画工,外行观感受,生动鲜活是我对满墙画作的第一印象。

  从三月春风见绿梅穿梭到茶壶花草盆中景,再望几只雄鸡纸上跳……短短数秒便体验了一番感官的享受。每一张画就像是李老创造的另一个平行时空,甚至不由想到,若是只有四面白墙,那场景该是多么的黯淡无光啊!

  坐在对面的李大夯老师,穿着简单朴素,并未因采访而盛装打扮,这也和他后来与我们所讲的极简主义遥相呼应。已到耳顺之年的李老身上丝毫看不到这个年纪的暮气,在随后近三个小时的访谈过程中,与其说这是采访老前辈,不如称之为年轻一辈向智者取经的过程。进入李大夯老师的画室。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精神世界的充实才是世上最有效的“保养良方”。

  偶然契机接触国画

  李大夯出生在淮安的一个书香世家,古籍藏书颇丰。父亲是“淮安书法四老”之一李完,因为父亲交游广泛,因此家中每日高朋满座,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形容最为贴切不过。自小置身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给幼时的他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艺术萌芽的温床,耳濡目染,文化底蕴可以说是早已烙印在骨血之中了。

  李老生不逢时,高中毕业正掐着文化大革命的尾巴,原本该随大流上山下乡,然而命运却对他做了另一番安排。在回忆少年那段时光时,他说道:“看到别的同学都已分配工作,我却只能下放农村,这对一个充满宏图大志的年轻人来说,着实是个打击。”大概是天意使然,恰逢当地工艺美术厂招聘,要求是必须要有美术功底,但那时的他并未接触过绘画。

  千难万难抵不过一个少年的决心,为了“应付”考试,他去清江图书馆借了一张国画,用玻璃垫着,拿起毛笔在上面勾勒描形,整整临摹了5天,便靠着感觉“脱稿”画出一模一样的桃花来,就这样“临时抱佛脚”拿下了当年考试的第一名。后来虽因其它原因工艺厂招聘落空,但却因此开启了他之后四十多年的艺术人生。

  这虽然是一个偶然的“歪打正着”,却也是有天赋之人的必经之路,不得不说,有的人生来就是画者。

  “我蒙头画了三年菊花!”

  万丈高楼平地起,打牢基础是根本。为学好国画,李大夯拜著名画家章农先生为师,学山水拜金陵著名画家许公泽先生。“我的老师们都是艺术修养极高的人,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谈及恩师,李老这样说道。

  由于父亲的关系,他机缘偶然地见到南京四老之一著名大写意花鸟画家李味青先生的画卷,得到授予后反复临摹其画菊的独到功力,刻苦练习,也因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渐渐地游刃穿梭于绘画之中,直至后来对笔力掌握的恰到好处。

  “我蒙头画了三年菊花!练习的稿纸装起来能有几大麻袋,实打实的装!”说到这些,像是在认可自己年轻时的专研精神,李老话语里露出藏不住的“小得意”。

  是啊,努力本就是对自己负责,是不荒废人生最简单的方式,它就像一坛埋藏在地下的陈酒,经受漫长的黑暗和等待,饮到那一杯醇香时才会知晓一切的付出都是如此的值得。

  画匠和画家的区别所在

  酒香不怕巷子深,李大夯先后多次参加市级省级的展览比赛,均获得了不俗的成绩,也因此有幸观摩到马远及唐伯虎等多位名人大家的真迹。

  随后,在连云港电视台播放的八分钟现场作画、作品为郭沫若故居博物馆收藏等一系列的殊荣让李大夯获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30岁的他渐渐开始崭露头角,以至于因为清江电影院挂着他的画作,同朋友们看电影时,一行人总是与售票员调笑道“李大夯在后面呢!”

  说到这,李老还与我们分享了一件有趣的事。市美协1985年为他举办个人画展时,有画遭窃,李老只能复补一张用于展览,并玩心大起为小偷提了一首打油诗。

  “古语有云窃书不为贼,这话在某种意义上同样适用于偷画,但是偷画展作品这种行为确确实实是不妥的,你喜欢可以跟我要嘛。”谈及这些趣味横生的往事,李老的脸上不自觉的浮现出笑意,有趣的语言配合情节起伏的手舞比划,活脱脱的一个当代老顽童。

  李大夯坦言,也正是那段时间,他的思想慢慢转变,开始抱着成为名家的精神去专研画画,尝试着融会贯通结合各种元素画出个人风格。他意识到不能鼠目寸光,画匠和画家是不一样的。

  先做传统的“儿子”,再做传统的“叛徒”

  对于绘画,李大夯有他自己多年摸索出来的见解,“绘画是一门很苦的事情,除了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练习外,最重要的是悟与探索,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这就更加需要足够的敬业精神,守得住孤独、耐的了寂寞才能快速成长。”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生活中的李老,除了作画之余,也爱看许多关于绘画理论、名人传记以及美术评论家的书籍。关于传统与创新,他也分享了很多自己的心得。

  “画老老实实的深入学习技法理论,然后再做传统的叛徒。创新不是抛弃,而是有了一定年龄的文化阅历积累,尝试走出一种更新的绘画形式。世界是多元的,而绘画的唯一捷径便是‘拿来主义’,借鉴其他艺术种类来丰富画的营养,吸收其他元素来充实它、灌溉它。每一张画都像是画者的脸面,画者先要做传统的儿子,后要做传统的叛徒。精神世界、情感寄托的载体,个人风格其实也是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总而言之,艺术真是一种非常玄妙的东西!”

  大道至简,回归自然

  绘画是一种生活态度。作画如作人,人的修养与心性决定了画的意境。

  李大夯的画,追求参悟和神韵。从工笔技法到意象构思,从题诗写意到印章落款,他以细致的笔墨拥抱内心的情感,创意迭出,将人文修养发挥到了极致。

  他保持着对传统的敬重,用心感受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从高深精妙的作品中推陈出新,借画之意倾覆心中所想,舍形似,舍表象,追本源,呈现出国画本身的气韵生动。即使经过几十年的岁月洗礼,李大夯对艺术的追求仍然是屹立不倒的。

  “有时候寥寥数笔精妙起来能抵过满纸笔墨。大道至简,艺术到最后都是要从简的,物质条件只能满足于人的某些精神需求,当你的精神需求趋于膨胀的时候,还是回归大自然比较好。”

  退休后的李老除了平时泡在画室,也爱上了养盆景。他沉醉于植物的探索,体会生命的自然与生生不息,并且也将盆景风姿搬上了他的宣纸,做到了“布局入画”。

  岁月不止沉淀了李大夯的心性,也升华了他的作品。画画对于如今的李老而言,不再执着于眼睛看到的事物,而是在种种生命体验中有所“发现”,享受追求美的过程,随性亦随心。
 

责任编辑: 文乐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公告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加盟我们 | 会员中心 | 人员查询

运营机构:江苏中访文化新媒体中心   法律顾问:江苏六仁律师事务所 郭继  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082号  苏ICP备17035845号-1

版权所有:新华访谈网   地 址:南京市江宁区上元大街313号  百度信誉认证主体识别码:BDV-530364954 网站可信认证联盟编号:603190110037519911274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20811MA1UXYHY5E  广告审查员注册号:广审字(苏)H03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6077 4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