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义工联合会会长的艰辛创业路

来源:新华访谈网    作者:冯奇 张群生    人气:     发布时间: 2020-06-22    

“吃了常老鸭,生意顶呱呱,吃了常老鸭,幸福千万家”。今年以来,在豫南淮河之滨正阳县,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

常老鸭真的这么好吗?笔者决定一探究竟。 5月26日,几经周折,在省道s335正阳县城东段,一个挂有“河南常老鸭餐饮服务管理有限公司 ”的封闭式小院映入眼帘,牌子引人注目。推开大门,一股别致的浓香扑鼻而来。说明来意后,女店员介绍了公司有关情况:公司总经理叫常胜利,今年50岁,本县慎水乡丁庄村人,是一名传奇式义工,他的善举在正阳县家喻户晓。

常胜利5岁时母亲去世,他随父亲流返于正阳、明港、信阳等地,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饱腹没有空腹多,夏天还好些,一到严冬,不但吃不饱饭,连件挡寒的棉衣也没有,10岁那年正上二年级的常胜利因贫辍学,在父亲身边帮忙干些家务,仍然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苦日子。 七十年代的豫南农村,谁家炕鸡肉,炸油条,半个村子都能闻到香,常胜利常常馋得流口水。15岁那年,他不想在忍受那饥寒交迫的生活,背着家人,找几家亲戚借了80元钱,抱着学个技术,填饱肚子的愿望,来到当时出名的驻马店文广技校学厨师,学成后,在老师的推荐下,来到武汉火车头大酒店当学徒,常胜利虽然没有多深文化,但勤奋好学,不怕吃苦,深受经理器重,由配菜发展到掌勺,手艺很快得到很大提升,20岁那年,身怀绝技的常胜利,被正阳县闻名的琼林大酒店高薪聘请,任厨师长兼后勤管理,他平易近人,热情厚道,不但能做地方菜,还对川菜、闽菜、湘菜等不同风味的菜肴有独到的研究,同时也学到了丰富的管理经验,看到酒店生意红火,常胜利早已按捺不住,1992年,他在家乡新阮店集上开了一家不足50平方的“胜利大排档”,主营卤菜、小吃、早点,生意十分火爆,年创纯利润30多万元,在当时可谓是天文数字。曾经饱尝饥饿之苦的常胜利,赚到钱后,没有忘记身边的特困群体,五保户、重度残疾人在他那吃饭免费,谁家遭遇重灾大难,他主动帮助,支助多少钱物连他自己也记不清。常胜利开小店赚大钱的消息不胫而走,引得几家酒店纷纷效仿,常胜利见状,果断关店,改做服装生意,开了一家在当地规模较大的服装店,由于他诚实守信,待人热情,生意同样火爆,年利润直上6位数,可是1995年一场大火让常胜利的服装店化为灰烬。

1999年,不服输的常胜利在朋友的建议下,在县城开了家娱乐休闲馆和珠宝店。人品决定成败,常胜利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生意看好,利润渐增,名扬全县。但腰包鼓起来的常胜利始终没有忘记贫困乡邻,为农村孤寡老人、贫困学子慷慨解囊。 为了让更多的弱势群体得到关爱,2009年6月,常胜利牵头成立正阳县义工联合会,践行“我服务、我快乐”的义工理念,带领一批爱心人士行善乡里,奉献社会,敬老院、福利中心、聋哑学校、老年照料中心、特困户家里等到处留下他们的足迹。 心系弱势群体的同时,常胜利还十分关注正阳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身怀烹饪绝技的他一直想为正阳创个餐饮品牌,他也深知,但靠原来的老八板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取胜,必须有自己独特产品和服务才能占领市场。他没有贸然行动,而是去大市场里大浪淘沙。

2000年3月,他开始了漫长的全国饮食之旅,北京、上海、南京、广州、四川、山东等地的名吃店都留下他贪吃的嘴脸,所到之处在吃的同时,与顾客沟通交流,还主动到后厨与大师傅攀亲结缘,明学暗窃,经过数年的考察学习,他决定结合中原饮食文化特色,博众家之长,创办常老鸭餐饮管理服务公司,利用在外地学习的传统配方与现代工艺相结合,利用本地绿色、环保、无任何添加剂的正宗老鸭,经过腌制、烘干、反复烤制、卤制等10多方道工艺精心烹制成独特风味的常家老鸭,不加任何化工原料,具有滋补、养胃、化痰、利肺等特色,符合现代人的需求,也是宴席、旅游、馈赠之佳品,他还集众家之长,经过三年刻苦专研,潜心研究,又推出常老鸭扒鸡、网红烧肉、烧鹅、烧鸭、叉烧、川式卤水烤鸭、盐水鸭、奥式烧肉、椒麻鸡、盐焗鸡、白切鸡、泡椒凤爪、泰式凤爪、常老鸭正味花生等20多个系列产品,投放市场后,销路看好,供不应求,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连锁河南常老鸭餐饮服务管理公司。

为保证市场立于不败,常胜利秉承“诚信、绿色、创新、发展”的经营理念,把质量和服务当作企业的灵魂,凭质量求生存,靠服务树品位,靠管理谋发展,严把进货关,选用优质上等食材,在加工上力求精益求精,受到省内外客商一致好评。前来品尝试吃、洽谈订货、加盟的客户络绎不绝,但常胜利坚持让加盟伙伴开起店、赚到钱的原则,加盟费一户只收1万多元,贫困户、低保户减免收费,这在全国通行中极为少见的。他不但收费低,而且服务好,处处时时,真心实意为客户着想,使他们尽快推出常老鸭系列产品,并占领当地市场,实现快速稳健发展。当谈起未来时,常胜利认真地说:“我要管理好公司,个人赚钱不是目的,我想让更多的人赚钱,我要继续做好义工,让更多的贫困户等弱势群体减轻负担,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生活。”(冯奇 张群生)

责任编辑: 文乐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公告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加盟我们 | 会员中心 | 人员查询

运营机构:江苏中访文化新媒体中心   法律顾问:江苏六仁律师事务所 郭继  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082号  苏ICP备17035845号-1

版权所有:新华访谈网   地 址:南京市江宁区上元大街313号  百度信誉认证主体识别码:BDV-530364954 网站可信认证联盟编号:603190110037519911274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20811MA1UXYHY5E  广告审查员注册号:广审字(苏)H03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6077 4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