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辛弃疾故居(散文)

来源:新华访谈网    作者:凌鼎年    人气:     发布时间: 2021-07-27    

中国的读书人几乎没有不知道辛弃疾的,甚至可以说中国的文化人几乎没有谁没读过辛弃疾诗词的,读得多一点少一点而已。

我是哪一年接触到辛弃疾诗词的,已记不清了,应该是在中学时代吧。但真正对辛弃疾的诗词产生深刻印象,并从此难忘是在七十年代末去了北固山后。北固山系镇江名胜之一,三国时“甘露寺刘备招亲”的故事就发生在北固山。去北固山,自然少不了读南宋辛弃疾写北固山的诗词,如《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至今还依稀记得几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还有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我最喜欢那几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登临北固山,凭吊历史,吟诵辛弃疾诗词,一时感慨万千,我也班门弄斧写下了多首诗歌,如《北固山感怀》《题北固山第一亭》《访北固亭》《北固山怀古》《北固山奇想》等,时在1978年8月。我现在给自己的定位是“曾经的诗人”,也就不好没意思再把自己当年的涂鸦之作贴出来献丑了。

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因文学活动到了济南,不期再一次与辛弃疾相遇。知道了辛弃疾的故乡在济南历城,知道了辛弃疾的故居在济南历城,于是,我与朋友寻访而去。

辛弃疾故居具体位置在济南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南,离遥墙飞机场不远,离高铁的高架更近,离高速公路也仅一箭之遥,但离市区远了点,有点偏,不太好找。为什么建在这么偏的地方,应该是与辛家祖坟在此有关。

问了故居的工作人员,告知是1996年开建,1998年对外开放的。

辛弃疾故居的大门是三门石坊,高大、气派,楹联是郭沫若撰写的,“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上联比较好理解,辛弃疾与苏东坡的诗词都雄放豪宕,被誉之为“苏辛”。有一种说法,谓之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需要关西大汉手持铜琵琶,用秦腔大声吼唱,无非指那种气势。释读下联,需要知道辛弃疾非常有名的《美芹十论》,又名《御戎十论》,乃他报效朝廷的策论。黍,指小米,整句的意思是寓意要想着北方故国宗庙的土地上生长的黍苗,希望南宋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要立志收复失地。

大门两面墙上,书写着辛弃疾的诗词。游客还没进门,就感受到浓浓的诗意与书香扑面而来。

一进门,两侧是稼轩词书法艺术刻石碑廊,共有45块诗碑,镌刻着各地书法家赞美辛弃疾的诗句。

辛弃疾故居占地面积31亩,共三进,依次是六角碑亭、辛弃疾塑像、稼轩故里碑、辛弃疾纪念祠等,有“一代词宗”“义胆忠魂”等6个展室。展室的墙壁上画满了五彩的壁画,展示了辛弃疾的生平。玻璃展柜等还展出了有关辛弃疾的文物、图片、诗词、书籍、书画,以及民俗资料等。

参观下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辛弃疾乃是一位文韬武略、文武双修的历史人物。中国历来有唐诗宋词之说,辛弃疾的词,无疑是宋词中的高峰之一,令多少人顶礼膜拜。诗词以外,辛弃疾也是雄才大略,忧国忧民,一腔热血,爱国偶像。在金人入侵的南宋,由于皇上的懦弱,贪图享乐,不思反击,不思进取,以致像辛弃疾这样有壮志,有谋略,有胆气,有才情,有一腔报国情怀的忠贞爱国人士,受到排挤,无法舒展抱负,可惜啊可惜。但换一个角度,家国不幸诗人幸,因为怀才不遇,因为报国无门,因为壮志难酬,因为悲愤,因为郁闷,他把那种复杂的心绪都化作了诗词,因为有感而发,他的诗词有呐喊,有呼号,有抒情,有寄托,也就血有肉,有情有感,他的诗词是豪放的,是激扬的,是沈郁的,沉淀为中国的文化隗宝,让无数后人受益,千百年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与爱国志士。

这里虽然是26年前建的,但也算古色古香,还种了不少花草与果树,我粗粗看了一下,果树有苹果、生梨、桃树、海棠果、花红、红叶李等,花草有丁香、牡丹、芍药、紫薇、月季,树木有龙柏、椿树、樱花等。几乎可以做到四季有花香,常年有绿色。只是人气不足,偌大的故居,仅我们三位慕名寻访而来的作家。最后一进有仿古建筑,一问是辛弃疾研究院,可惜空关着,荒败了。说起来,辛弃疾研究不算热门,但也不算冷门,1987年5月召开的全国首次辛弃疾学术研讨会,有百余位学者、教授参加,怎么三四十年一过就门可罗雀,无人问津了,令人唏嘘不已。我想起在趵突泉内的李清照故居,那建筑漂漂亮亮,那游人川流不息,是否因了地理位置的不同,就两重天了。我与同去的刘海涛教授、尹利华主编说:这里的冷冷清清的氛围,如果与李清照故居对调,那才情景吻合。

走出辛弃疾故居,回望、回想,坊之魁伟,亭之古朴,碑之厚重,像之威严,祠之肃穆,树之欣欣,果之累累,花之灿灿,人之稀稀,馆之静静,我百感交集,记得辛弃疾有“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的诗句,中有多少感慨,多少心酸啊,辛弃疾68岁的一生,是生不逢时,还是生得逢时?不知该为辛弃疾喜,还是该为辛弃疾悲?

责任编辑: 文乐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公告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加盟我们 | 会员中心 | 人员查询

运营机构:江苏中访文化新媒体中心   法律顾问:江苏六仁律师事务所 郭继  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082号  苏ICP备17035845号-1

版权所有:新华访谈网   地 址:南京市江宁区上元大街313号  百度信誉认证主体识别码:BDV-530364954 网站可信认证联盟编号:603190110037519911274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20811MA1UXYHY5E  广告审查员注册号:广审字(苏)H03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6077 4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