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区:诗意河下 魅力非遗

来源:学习强国    作者:朱天羽    人气:     发布时间: 2020-09-16    

走进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淮安区古城西北隅的河下古镇,正赶上“唐僧师徒”在古巷里穿行, “孙悟空”将金箍棒舞得呼呼生风,引得游客、拍客快门按个不停。

外籍游客与“唐僧师徒”合影

古镇拍客

作为《西游记》的诞生地,河下古镇是一块充满传奇的土地。2500年的沧桑洗礼,历经明清繁华,造就了河下商贾云集、人文蔚起、甲第相望、园亭林立的胜景。汉赋大家枚乘、枚皋、晚唐诗人赵嘏、《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女词人邱心如……历经千载,文脉不断。仅明清两朝这里就走出过67名进士、160多名举人和贡生,其中状元、榜眼、探花三鼎甲齐全,河下因此被称为“中国第一进士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得淮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丰富,全区拥有1个国家级项目、6个省级项目、31个市级项目和78个县区级项目,“一乡一品”“一乡一艺”,处处有绝活。

国家级非遗楚州十番锣鼓演奏

为使古镇旅游与非遗保护“比翼齐飞”,淮安区将“非遗”引入古镇,让原先“沉睡”的文化遗产重焕生机。而今,漫步河下,那盈耳触目、无处不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人感觉到文化精气化入骨髓,传承不息。

农民画家潘宇在创作作品

园林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十番锣鼓》正在演出。峨冠博带,长衫飘飘;箫笛齐鸣,锣鼓交响,古朴的乐曲回荡在古镇上空,令人顿觉时光倒流。踏着青石板,走进“李记纸扎”店,第11代传人李国祥的功夫让人叫绝:纸扎的毛驴不仅能摇头摆尾,还能让人“骑”着。年近百岁的吕绍荣老太用零头布、彩缎、蓝布和七彩丝线等材料制作成的虎头鞋,“王”字当头,眼白珠黑,鼻子硕大,耳毛蓬松,虎须厚密,令人爱不释手。“效娲泥艺”的泥人潘用一把雕塑刀在初见眉目的泥人脸上轻划几道,一张微微上翘的嘴巴便长在了泥人身上,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博里农民画馆内,农民画家潘宇正在精心创作作品《龙腾盛世》,跳跃的色调,稚拙的造型令欢乐的气氛跃然纸上。

文楼汤包制作

指尖上的非遗令人赏心悦目,舌尖上的非遗令人齿颊余香。“岳家茶馓”的招牌前挤满了人。第九代传人岳云飞和他的妻子孙玉梅正在忙碌着,两支长长的竹签,挑起细细的面条,三根一股,绕成梳子状,放入煮沸的油锅中,只需一分钟就呈油亮亮的黄金色,随后沥油捞出,一股香味扑鼻而来。路过王兴懋酱园门口就能闻到一股浓厚的酱香味。这里前店后厂,屋后的院子里有几十顶大缸,算起来也有200多年了。这里采用真正的古法酿制酱油,酿好的酱油是红亮色,在阳光下倾泻成一匹浓香的缎子。还有可以当乒乓球打的钦工肉圆、风吹欲破的“文楼蟹黄汤包”都是不可不尝的美味,而它们的制作工艺都已列入省级非遗保护目录。

古镇戏台

入晚,华灯初上,古街飞檐翘角的戏台上响起了淮剧悠扬的腔调。游客在这里慢下了他们昔日匆忙的脚步,细细地品味非遗的魅力与古镇的诗意。(朱天羽)

责任编辑: 文乐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公告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加盟我们 | 会员中心 | 人员查询

运营机构:淮安市中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江苏六仁律师事务所 郭继  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082号  苏ICP备17035845号-1

版权所有:新华访谈网   地 址:淮安市淮安区河下古镇北入口5-5号  百度信誉认证主体识别码:BDV-530364954 网站可信认证联盟编号:603190110037519911274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20811MA1UXYHY5E  广告审查员注册号:广审字(苏)H03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6077 4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