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筑堤堵决,束水攻沙” 治黄功臣潘季驯

来源:淮海晚报    作者:徐忠    人气:     发布时间: 2019-09-16    

潘季驯画像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万历《全河图》拓片黄运交汇段

陈潘二公祠正门

陈潘二公塑像

在淮安里运河畔的陈潘二公祠中,供奉着明代的两治河功臣,一位是陈瑄,另一位是潘季驯(1521-1595)。后人提及潘最多的,是他的筑堤堵决、束水攻沙理论。民谣有黄河泛滥,淮河大难,淮安不安,必遭水淹。正因为如此,特将潘季驯的治黄功绩和淮安受益概况,据史纪实,叙述如下,以飨读者。

潘季驯的为官简历

潘季驯,字时良,是乌程县人。明嘉靖二十九年中进士。朝廷授予九江推官。升御史,担任广东巡抚。推行均平里甲法,为广东百姓带来很大便利。嘉靖四十四年,由左少卿升右佥都御史职位,全面管理河道。与朱衡一同开挖新河,加官职右副都御史。隆庆四年(1570),黄河在邳州、睢宁决堤。朝廷起用潘季驯,恢复原来的官职,再任总理河道,堵塞决堤的口子。第二年,工程竣工,因为潘季驯指挥运输船只进入新溜河的时候漂没了很多船只,被勘河给事中雒遵弹劾罢官。《明史》记载: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冬,潘季驯被召为刑部右侍郎。是时,河决崔镇,黄水北流,清河口淤淀,全淮南徙,高堰湖堤大坏,淮、扬、高邮、宝应间皆为巨浸。大学士张居正深以为忧。季驯以故道久湮,虽浚复,其深广必不能如今河。议筑崔镇以塞决口,筑遥堤以防溃决……淮清河浊,淮弱河强,河水一斗,沙居其六,伏秋则居其八,非极湍急,必至停滞。当藉淮之清以刷河之浊,筑高堰束淮入清口,以敌河之强使二水并流,则海口自浚。

潘季驯治河理论

在潘季驯之前,明朝治理黄河最主要的方法是分水。潘季驯在实地调查中发现黄河造成灾害的最重要原因是泥沙淤积,由此他认为不能用治理清水河的办法,即分水法,来治理黄河,他敏锐地发现治理黄河的根本在于治沙。经过长期的实地观察,他认为只有以水来治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于是他主张不让水分流,堵住黄河原来的决口。所以,对于他的治河理论,被后人提及最多的,是他的筑堤堵决、束水攻沙理论。

潘季驯主张不让水分流,堵住黄河原来的决口,形成主河道,同时修筑一道缕堤,固定住主河道的河床主槽,使水流速度加快,利用水的流速,将淤积的泥沙冲走,从而达到治沙的目的。为防止缕堤溃泄引发洪水,他又在缕堤之外一定距离处加筑一道遥堤。在此基础上,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堤防理论。

后来,他又发现将淤积的泥沙留在两岸的滩地上,有利于加固河堤。于是他总结出了一个利用泥沙的新措施:淤滩固堤,丰富了束水攻沙理论。在综合治理黄河和淮河时,他还提出并采取了借淮河的清水来冲刷黄河泥沙的办法,即所谓的蓄清涮黄,这是他束水攻沙理论的一个发展。

总体看来,潘季驯束水攻沙理论,其主要措施包括:筑堤堵决、淤滩固堤和蓄清涮浑。客观来讲,潘季驯的束水攻沙思想,在治黄的理论上实现了从分流到合流,由单纯治水到重点治沙两个重大转折,这是他超出前人的地方,在治理黄河的历史上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自此,黄河结束了数百年来多支分流的局面,开始以单一河道入海的形式运行。

但是,潘季驯的束水攻沙,也有不足之处,主要是缺乏定量分析,对黄河的治理始终也只局限在下游,并且仅立足于排沙治标,而不懂拦沙治本,并且泥沙冲走后再怎么处理,也没有考虑到,因此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黄河下游泥沙淤积的趋势。当然,这里面有认识上的局限性,也有当时工程技术落后的原因。

实践检验是最公正的评价。潘季驯的治河理论经过实践证明成效是好的。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潘季驯主持复筑高家堰,起于武家墩至富陵湖,长60里,内置石堤3110丈。又起清江浦沿钵池山至柳浦湾修筑长堤,防河南溢。于是淮水全流趋清口,会黄河入海。自此后黄河安流十余年。淮安府属各县的最大受益是平安了十多年。

潘季驯治河效益

后人虽然关于束水攻沙的批评声从未停止,但后世的治河专家还是以不同的方式采用了潘季驯的方法。其中成绩最突出的就是康熙年间的靳辅,除了继承潘季驯的束水攻沙理论之外,还在黄河的入海口把疏浚作为辅助手段,人工开川字河,清理三年以上的淤沙。即使到新中国成立后,潘季驯所创建的一系列治河工程措施,其中包括束水攻沙、蓄清刷浑、淤滩固堤等,依旧是治黄的重要措施。20世纪70年代,在葛洲坝工程的实践中,我国水电工程技术人员,巧妙借鉴潘季驯蓄清涮浑的治河思想,提出了著名的动水冲沙、静水过船工程设计方案,解决了葛洲坝工程建设中的重大技术难题。

万历四年的夏天,潘季驯被再次起用为官,巡抚江西。第二年冬天,召入朝廷授予刑部右侍郎的官职。这时,黄河在崔镇决堤,黄河水向北流淌,清河口淤塞积淀,整个淮河水道向南迁徙,高堰湖堤损坏严重,淮、扬、高邮、宝应之间都是洪水。大学士张居正非常忧虑这件事。河漕尚书吴桂芳奏议恢复原来黄河旧水道,而总河都御史傅希挚想要堵塞决堤黄河口,束水归漕,两人奏议意见不一致。适逢吴桂芳死,万历六年夏天,任命潘季驯凭借右都御史兼工部左侍郎的身份代理河漕尚书。潘季驯认为原来黄河水道因时间久远而湮没,即使疏浚修复,它的深度宽度一定不能像新开的河道,奏议修筑崔镇用来堵塞决堤的口子,修筑遥堤用来防溃堤决口。又说:淮河水清澈黄河水浑浊,淮河水弱小黄河水强大,黄河水一斗,黄沙占其中的六成,黄河夏秋之间黄沙就占其中的八成,没有极其湍急的河水,一定到时候河水停滞流淌。应当借助淮河的清澈流水来冲涮黄河的浑浊流水,修筑高堰约束淮河水进入清口,来抵挡黄河水的强势。让二水一并流淌,那么入海口自然就疏浚。就是吴桂芳新开的草湾河,也可以不再修整治理。遂分条上书六件事,皇帝下诏实行。

两河工程建成后,因为张居正的引进推荐,潘季驯再次被起用,升工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张居正死后,其家属都遭囚禁。李植于弹劾潘季驯是党羽,庇护张居正,潘被罢官,成为平民。万历十六年,给事中梅国楼再次推荐,于是皇帝又起用潘季驯作右都御史,任总督河道。潘季驯先后四次接受治理黄河的使命,前后有二十七年,熟知地形的险阻与平坦,增加建筑设置防备的措施,设置官署建造水闸,下面涉及木、石、桩、埽,总揽管理细致而详尽,长期工作劳累过度而生了病。三次上疏自请辞去官职,没被允许。万历二十年,泗州发大水,城中水三尺深,水患涉及到皇帝先祖陵墓。潘季驯说先祖陵墓的帝王之气不应该轻易地泄露转移,可是巡抚周寀、巡按高举却说周家桥在祖陵后面一百里外,可以疏浚,意见不相一致。都给事中杨其休请求朝廷允许潘季驯辞官归去。潘季驯归家三年病逝。但是,黄河、淮河、运河三大河永远记着他。三大河两岸受益的人永远纪念他。世世代代淮安人永远崇敬他! (徐忠)

融媒体编辑 潘永勇

来源  淮安晚报


 

责任编辑: 文乐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公告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加盟我们 | 会员中心 | 人员查询

运营机构:淮安市中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江苏六仁律师事务所 郭继  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082号  苏ICP备17035845号-1

版权所有:新华访谈网   地 址:淮安市淮安区河下古镇北入口5-5号  百度信誉认证主体识别码:BDV-530364954 网站可信认证联盟编号:603190110037519911274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20811MA1UXYHY5E  广告审查员注册号:广审字(苏)H03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6077 4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