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我与南京

来源:新华访谈网    作者:文章    人气:     发布时间: 2018-07-31    

作 者:文 章(加拿大)

一直自认为是个安分的人,细数居住超过半年的城市,竟然也有7个之多,可见人生确有诸多的不可预见。

在我的居住地名单上,南京不是那个时间最久的,却是在人生最好的年华相遇。18岁那年,我被南京大学录取,从此开始了我与南京的一世缘分。

南京大学地处南京最繁华地段新街口与鼓楼之间。每到周末,我们一群女生常相约去新街口扫街,Window Shopping,看得多买的少的那种。或者拍张大头照,烫个头发,偶尔也会用省下来的钱买一条直筒裤什么的当时正时兴的服装。然后就从新街口出发往鼓楼方向走,开始我们的甜蜜之旅。因为这段路沿途一间接一间,全部是各种糕团店,桂花酒酿、猪油年糕、萨其马,几乎囊刮了所有能给人带来幸福感的小吃。我们出了这家进那家,一路走一路吃,到了鼓楼也是晚上掌灯时分了,大家于是涌进鼓楼电影院,看场国产电影,然后心满意足地回学校。

我一直认为在南京度过人生最重要的大学时期是非常好的一个选择。南京这个城市既有古都的端庄大气,又有南方的风情万种,住久了会养成一种沉稳、内敛,却不过于拘谨的气质。南京离家乡淮安只有四小时的车程,虽然相隔一条长江,饮食习惯还是很接近的,所以在南京的四年,我的胃真的一点没受委屈。南大的伙食在南京的几所高校里算是比较认真的,食堂甚至还增设了小炒,大师傅的手艺得到充分发挥。我那时除了助学金,还会得到已经工作的哥哥姐姐们的资金援助,手头还是比较宽裕的。大锅菜吃烦了,就到旁边窗口买份小炒,特别解馋。

南大学生宿舍区的北门跟教学区中间隔着条汉口路,北门口有间小吃店,晚自习回来,肚子饿了,就顺道进去买碗馄饨、面条,或者来一屉小笼包做宵夜,吃完嘴一抹回宿舍睡觉。宿舍区的南门口是珠江路,路边有间早点铺,早上没课时,或者周末,足足地睡个大懒觉,然后走着去南门吃早点,豆浆、蒸饭油条、烧卖、水煎包什么的,热气腾腾,完全是低调的奢华。

南京的气候跟淮安也很相似,都是夏天火炉,冬天冰窖。上学前,冬天在家要穿棉袄,床上要用电热毯,手上生满冻疮。上学后,去教室上课或者自习,都穿军大衣,手上依然生冻疮,心理上生理上都没有任何不适。南京话虽说比较夸张,但远远没到听不懂的地步,所以在南京的四年,外出购物,与人沟通没有任何障碍。

淮安到南京,远到必须住校,不得不独自面对生活挑战,近到逢年过节,想家了坐上长途汽车就能回。这个不远不近的距离,对于一个高考高分录取、年少轻狂,却又第一次离开家,心理脆弱的女孩再合适不过。

事实上,我跟南京的缘分在去南京上学之前就已经开始了。童年时,父母曾从有限的生活费里拿出一部分带着我和哥哥去南京旅游。那可能是拥有五个年幼的孩子,生活拮据的父母唯一的一次奢侈之举。在那物质匮乏,生活拮据的岁月里,南京之行是我记忆中的一抹亮色,也让年幼的我知道,走出家乡小城,外面有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

文章(右)与儿子摄于南京大学

稍事年长,我又因为身边的南京人对这个城市有了更多认识。当时苏北是比较落后的地区,淮安有不少从南京来支援苏北的南京人。我们中学宿舍大院里就住着几位南京的女老师。她们身材高挑,说带南京口音的普通话,很容易就从人群区分出来。还记得一位教我们地理的女老师,南京人,她上课就是站在讲台旁念书,美丽的脸上毫无表情,常常一堂课下来,连姿势都没变过。上了一学期地理课,什么都没学到,只记得“太阳、地球、和月亮”几个词。当然也有很敬业的,我小学和中学的语文老师都是南京人,他们对语文有一种虔诚的热爱,尤其重视训练学生的作文技巧和感觉,对我的影响很大。后来去少年宫学美术,男老师也是一位南京人,不拘言笑,教学严谨。这些男老师大都长得清秀儒雅,我因此对南京男人有着非常好的印象。以致后来写小说,下意识地会安插一个南京男人进去。书里的南京男人形象如此美好,惹得一位来自南京的友人对号入座,我笑言写这部小说时还不认识你呢。

后来去北京工作,嫁给了北京男人,才知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京男人跟南京男人就像地球的两级,中间隔着整个大洋和陆地。最近冯小刚的《老炮儿》电影风靡神州,一位南京的好友对我说,看了这部电影,知道北京的老炮文化和我们南方的书香文化简直就是两个世界,你能游走其间,实属不易。我说,你知不知道我们淮安地处南北交界线上,煮馄饨也包饺子,喜米食也爱面食?淮安自古就是“南船北马,舍舟登陆”之地,迎南送北,淮安人早就练就了一副兼容天下的胸怀了。

虽然从任何意义上说,南京已经远离了我的生活,但在我心里,这座城市永远占据一席之地,因她拥有我最初的青春记忆,和破茧之痛的岁月,她对我的影响几乎是终生的。

加拿大华裔女作家文章

作者简介:文章,真名章云,江苏省淮安市人。理学博士,任职加拿大农业部Harrow研究发展中心。著有长篇小说《情感危机》《失贞》《剩女茉莉》,随笔集《好女人兵法》,译作《瓷狗:方曼俏短篇小说集》。获首届海内外华语文学创作暨书稿交易会小说类一等奖,2014首届京东杯“锐”作者征文大赛长篇作品二等奖,第二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双年奖(2014-2015)一等奖。文章现为中国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加拿大中国笔会理事。

责任编辑: 文乐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公告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加盟我们 | 会员中心 | 人员查询

运营机构:淮安市中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江苏六仁律师事务所 郭继  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082号  苏ICP备17035845号-1

版权所有:新华访谈网   地 址:淮安市淮安区河下古镇北入口5-5号  百度信誉认证主体识别码:BDV-530364954 网站可信认证联盟编号:603190110037519911274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20811MA1UXYHY5E  广告审查员注册号:广审字(苏)H03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6077 4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