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晓明 - 新疆丝路书画院画家

来源:新华访谈网    作者:华韵轩    人气:     发布时间: 2018-04-11    

范晓明生于1958年生于辽宁抚顺,毕业于新疆艺术学院美术系,擅长国画书法。新疆美协会员、新疆丝路书画院画家、原新疆军区军旅书画院副院长,民进中央开明画院理事,民进新疆开明画院名誉院长。中国工业摄影家协会会员,辽宁侨联摄影家协会会员。受教于当代著名画家舒春光、龚建新、哈孜•艾买提等导师,并得到范曾、史国良、白雪石、姚治华、王学仲、王文芳等教授的指导,书法上得到欧阳中石、李铎的提携。他长期致力于西域山水的研究、探索与创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作品不断在新疆及全国美展中获奖、入书,并先后在国内外举办过十多次个人画展。中央电视台、新疆电视台等多次报道过他的学术成就。由于他的艺术成就突出,笔者曾在2000年第四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期间为他撰写了《探索的勇士 西部的歌手》一文,除在《中原书画报》上发表,又在各种媒体上转载,在国内外书画界引起了极大关注。

 

心灵与大自然的交融 ---- 张本平

中国山水画自隋唐以来,历经宋、元、明、清,其格局宏大,诸法备齐,各朝高峰迭起,名家辈出。纵观历代名作皆传承有序,脉络清晰,内涵博大精深,生机不绝。千百年来,中国画的特征就是笔墨,艺术家的情感、性格、志向、技巧都是通过笔墨来呈现的。舍弃了传统的笔墨样式,也就谈不上什么中国画了。就中国画而言,笔墨本身就是艺术,是一种带相对独立性的艺术之美。 

如何继承并发展,这是摆在所有艺术家面前的一道课题。当代实力派山水画家范晓明深谙其理,传统在他看来,是取之不尽的宝库。他曾下力气精研古今笔墨之法,上至宋元,下逮明清,尤其是宋代范宽、明代董其昌和清代石涛等都曾作过悉心地研究。多年来,他博采众家之长,苦修书画金石,尤其是他在书法上的长期积累给他带来了极大的优势。至今他仍学古不休,力求融会贯通。他笔下的西域山水,讲究传统笔墨,追摹传统境界,力求将西域大美的山水、大漠、草原、林泉、骆驼、骏马等意象符号,带入现代环境,予以重组和重构。

在他的水墨山水《大野无边》《阳关古道》《莽莽昆仑》《瀚海鸣驼》《古刹雄关》《戈壁深处》等作品中,看似传统的点、线、面、黑、白、灰的画面中,但都融入了个人的审美感受与体验,或是超然的心绪传达,或是宁静的心灵栖息,或是精神家园的重新虚拟……这是笔底性情与眼中山川的交会融合,是“物化为我,我化为物”的天人感应。当他在西域水墨山水画的探索与研究抵达一定阶段时,转而投向了彩墨与水墨相结合的山水探索。 

这里有西方绘画的影响,有现代人审美心理的需求,重要的还是画家对以淡雅逸笔为主的水墨文人画的诘难。他认为,中国的山水画不应该失去色彩的半避河山,而使多彩多姿的青山绿水失去汉唐时代的绚丽璀璨。他在深研传统绘画水墨法的基础上,大胆地突破“以墨为主,以色为辅”的传统观念,将厚重的矿物质颜色作为画面的主旋律,采取了彩与墨的、笔的勾皴相结合的手法,创造出流动的、朦胧的、有韵味的意境,从而使他的西域山水带有印象主义的意味而独具特色。

“笔随心运”“意由境生”,范晓明在师法自然的同时,领悟到中国画不同于西画的根本之处。于是,将以自然为师与以自我为本相结合,以意象符号去抒写内心带有某种主观意念,并符合自己个性气质的西域山水,使之与画家的内心意识相和谐。在他的《昆仑晓月》《汉关明月》《大壑昆仑》《瀚海日出》《火焰山》《逐绿云宵》等西域彩墨山水系列作品中,以色带墨,以墨取气,以气取韵,运自笔出,气脉相连而构成通篇跌宕起伏的整体,循环往复,色墨互融互渗、沉积与叠加,产生云蒸霞蔚的效果。在他的笔下,昆仑的神奇、天山的精神、天池的苍翠、草原的辽阔。 

西域自然山水的丰富、复杂与微妙在挥洒与流动幻化之间被概括与归纳,且在风起云涌、晴晦交替与色墨的化合中展示了自然的无穷魅力,并把自然属性与文化属性合于一体。因此,它的意义决不限于笔墨手法与技法层面,这是一种致力于回到艺术本体的创造精神的表现。在范晓明的西域彩墨山水中,分明看出他个人的悟性、智慧与自我经验的作用,标志着他在艺术上的新思考、新探究与新阶段。 

他在漫漫无涯的求索之路上,找到了一种富有视觉张力、符合自我性情的表现手法和语言方式。其最突出的特点是:他的彩墨山水,以山水意象为载体把情绪、思考、观念、美感与材料特质融为一体,使山水意象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扩大,并在一个总体秩序中使各个意象元素呈现出活跃性,而且意象之间的关联、构成关系与组合,都是非逻辑的,无不极尽峰回路转、波澜跳宕之妙,且行云流水般的从容自然。(华韵轩)

责任编辑: 文乐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公告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加盟我们 | 会员中心 | 人员查询

运营机构:淮安市中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江苏六仁律师事务所 郭继  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082号  苏ICP备17035845号-1

版权所有:新华访谈网   地 址:淮安市淮安区河下古镇北入口5-5号  百度信誉认证主体识别码:BDV-530364954 网站可信认证联盟编号:603190110037519911274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20811MA1UXYHY5E  广告审查员注册号:广审字(苏)H03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6077 4478